我院召开大动物育种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
根据李家洋院长关于加强大动物学科与研究工作的指示精神,11月29日,我院在京组织召开了“大动物育种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科技管理局局长王小虎,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李明,兰州兽医与兽药研究所副所长张继瑜,以及两个所科研处处长和从事不同种类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专家代表等近2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科技局陆建中副局长主持。
刘旭在讲话中强调,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近些年农业各领域科技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综合来看,我国畜禽育种方面的国家财政投入强度相对较小、科研条件相对较差,动物育种学科发展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进而导致主要畜禽生产长期依赖国外引进品种,危及我国种业安全和食物安全。我院今年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农业院所”战略目标后,特别将“畜牧”列为八大学科集群之一,是院党组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所作出的战略部署。我们要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农业学科,必须超前布局,统筹资源,凝练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不断开展学科建设,组织开展协同攻关,应用学科知识突破农业生产中的重大科技命题,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以支撑和服务现代农业建设。院里组织召开会议,一是在院学科体系框架指导下,组织科学家认真研究和凝练动物遗传育种等学科领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需求,二是针对问题和需求认真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刘旭要求,本次会议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我院大动物育种学科的战略定位,以重大品种的培育与更新,带动“资源-育种-繁育-饲养-疫病防控”等全方位、上中下游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探讨学科领域及其研究方向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重点突破猪、牛、羊、鸡等大宗动物育种的科技创新难题,全面推动我院大动物育种学科的快速发展,提高我院在服务国家畜牧业发展中对重大畜禽动物品种需求的支撑能力。
王小虎指出,为了推动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建设,我院已经制定并印发了《学科设置简表》,在学科建设体系框架指导下,院里将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与发展,着力细化学科建设具体方案。一方面,必须明确各学科领域及其研究方向近3年和未来5年甚至10年的研究重点和预期目标,研究提出以研究方向为基本单元的科学研究工作方案及其团队建设、学科平台建设方案;另一方面,要组织科学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凝练重大科技命题,找准命题突破方向,明确命题实施的技术路线,探索协作攻关机制,并在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支持下,尽快组织开展研究。我院大动物育种涉及单位不多,但涉及的动物类型较多,希望各位专家要站在全所、全院和整个国家的战略角度研究如何布局、如何开展工作,从学科发展角度研究如何加强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的能力建设,从院创新工程组织实施角度研究如何组织开展动物育种科学研究,提出相应的动物育种技术路线、工作措施,以指导建立我院大动物育种的技术体系并取得较大突破,迅速提升学科的影响力。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立贤研究员、李俊雅研究员、朱化彬研究员、杜立新研究员、文杰研究员,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阎萍研究员和郭建博士分别汇报了生猪、肉牛、奶牛、肉羊、肉鸡、牦牛和细毛羊的育种思路,分别介绍了相关研究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国际育种经验及趋势、我国动物品种发展的技术路线、措施与建议等。王立贤研究员还汇报了“主要畜禽品种‘国产化’”重大科技命题的可行性研究方案。之后,与会专家围绕我国大动物育种的基础研究、品种培育、学科发展、标准体系、扶持政策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并表示将以此为契机,着眼全局,谋划长远,全面推动大动物育种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科技进步,保障食物安全。
陆建中在总结讲话时要求,各研究所要按照院领导的要求,进一步组织各学科领域及其研究方向开展深入研讨,并按照强化突破口和可操作、可衡量、可评价性的原则,明确我国每个动物育种工作的目标走向、技术路线、研究内容、阶段目标和工作机制,力争春节前形成各个动物的育种方案,进而为主要畜禽品种“国产化”重大科技命题的科学论证奠定工作基础。(发展规划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