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工作动态

“稻类遗传育种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启动讨论会在杭召开


  11月9日,由我院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研究员领衔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稻类遗传育种学”(以下简称“创新群体”)启动讨论会在杭州市富阳中国水稻所试验基地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杜生明,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科技局副局长陆建中,水稻所所长程式华、副所长胡培松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项目组成员等出席会议。
  启动讨论会上,程式华首先代表“创新群体”项目依托单位致欢迎辞,简要介绍了该所的发展历程、战略定位以及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所取的成就。程式华指出,2003年以来,水稻所每年都有论文在国际顶尖杂志上发表,2009年以来连续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多个团队获得部、院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国家基金委等有关部委的长期支持密不可分。今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更是体现出国家基金委对我国水稻科学研究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对水稻所过去工作的充分肯定,既感欣慰,同时也感到很大压力。水稻所将以启动讨论会为契机,制定更加详细的工作计划,落实相关配套措施,出色完成“创新群体”的各项任务,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刘旭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感谢国家基金委尤其是生命科学部对中国农科院长期以来基础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汇报了中国农科院近年来在自然基金项目申报组织和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十一五”以来我院在自然基金项目立项、经费总数上实现连续攀升,2012年立项总数达到264多项、经费突破1.4亿元,取得了创新研究群体1项、杰青项目2项、优青项目2项、重点和重大项目7项。“稻类遗传育种”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成功立项,实现了中国农科院“零”的突破;杰青和优青项目首年同获批2项,标志着中国农科院在国家自然基金立项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刘旭强调,为了推动和做好创新群体项目等立项和实施,院里将予以大力支持并落实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加大自然基金项目立项和管理工作。刘旭要求,“稻类遗传育种”创新群体项目组全体成员要根据国家基金委的要求,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瞄准科学前沿,解决重大关键问题,希望通过该“创新群体”项目的实施,在农科院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同时也向国家基金委交上圆满的答卷。
  国家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杜生明对依托单位和主管单位的高度重视表示感谢,扼要介绍了“创新群体”项目申报过程和召开启动讨论会的目的和意义。杜生明指出,启动研讨会是推动创新研究群体进一步凝练研究核心科学问题,构建创新研究群体内骨干成员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开展有机合作研究的工作机制,重点是针对项目的实施方案提出建议和要求,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在听取了项目主持人钱前研究员和研究骨干分别汇报“创新群体”项目总体工作思路和各自工作安排后,杜生明对创新群体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定位、目标、人员分工、经费使用、内部高效协同等方面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希望项目组珍惜项目的来之不易,力争三年内取得满意的创新成绩并获得滚动支持。会上,基金委生命科学部综合处副处长薛岗、生命科学六处杨新泉等领导和专家对“创新群体”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群体。2013年生命科学领域共4个群体入选,每个群体3年获资助600万元。据悉,“稻类遗传育种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将在水稻种质创新、超级稻育种和品质遗传改良等三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目标在于综合利用基因型与表型数据库,系统设计出高产、优质、抗逆的新超级稻,建立起超级稻分子设计育种理论,通过改良水稻异交习性,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通过多基因聚合,选育广适性超级稻品种;通过改良水稻根系活力,培育高产超级稻。通过项目实施,力争培育出一批具有重大、重要应用价值的超级稻新材料和新品种,培养一支高水平稻作科学研究队伍,进一步提升我国超级稻遗传基础和分子育种研究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发展规划处供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