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承办北京市大兴区院区科技合作总结表彰暨签字仪式
2月28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合作总结表彰暨签字仪式”在我院隆重举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苟仲文副市长、安钢副秘书长、北京市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大兴区委林克庆书记、区人民政府李长友区长及大兴区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我院翟虎渠院长、薛亮书记、唐华俊副院长、科技管理局以及有关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150余人出席了签字仪式。仪式由大兴区委书记林克庆主持,苟仲文副市长、翟虎渠院长等领导发表了讲话。
苟仲文副市长指出,院、区合作为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了供用武之地,也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希望通过合作,使大兴区的农业科技水平再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农业科技发展做出示范,希望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加强与北京市有关区县的合作,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翟虎渠院长在讲话中指出,2003年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大兴区先后开展了两期科技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为期3年的第二期合作中,我院6个研究所承担的6个科技合作项目共培育和推广了西瓜、甘薯等36个农作物新品种,开发应用了奶牛、肉羊等新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推广了奶牛性别控制等25项先进实用技术,组建了2个研发中心,建立了西洋梨储藏保鲜、新型饲料和优质奶等25个生产试验基地和1个甘薯组织培养实验室,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1万多人次,使4500多农户直接受益,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14亿元,推进了大兴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了农产品商品率,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两期合作,探索出了农业生产与科技结合的“大兴模式”。这种通过政府提供资金、研究机构提供科技成果、选题来自于生产实际、双方共同立项实施的模式,不但推广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还建立了一批示范推广基地,打造了一支新型农技队伍,培育壮大了大兴区主导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翟虎渠和李云伏分别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大兴区签订了第三期院区科技合作协议书,内容包括我院6个研究所的7个项目,经费530万元。
会议表彰了在合作中业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我院饲料研究所、果树研究所、郑州果树研究所等3个单位荣获突出贡献集体称号,张乃锋、刘文革、李强、陈璐等4名同志荣获突出贡献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