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工作动态» 科技成果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回顾之五

一批标志性成果大规模推广应用 有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以提升我国农牧业生产的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为核心目标,系统开展了棉油、蔬果及其他经济作物、主要畜禽新品种(配套系)选育、农产品加工与机械设备等科技创新工作,研究形成系列满足产业需求的新品种和新技术,组装集成多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适应的生产模式,在多个方面打破国际垄断,引领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一、棉花与油料作物新品种选育
       立足品种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创新多倍体育种技术、雄性不育系、生化辅助育种技术等,培育出“中棉所12” “中棉所24”“中棉所49”等系列棉花新品种,为主产棉区棉业发展提供了核心支撑。自主研发的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打破国外长期垄断,成为世界第二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转基因抗虫棉国家,保障国家棉花产业安全。提出了不同纬度与遗传远缘的亲本杂交培育广适大豆的育种新方法,创建了广适高产大豆育种技术体系,选育的广适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中黄13,是迄今国内维度跨度最大、适应范围最广的大豆品种,连续9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大豆主导品种,全国推广面积第一。创新油菜高含油量聚合育种技术,创造了5份含油量60%以上的高油新品系,其中品系YN171含油量高达64.8%,创造了油菜含油量世界最高纪录;培育出优质高效型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中双11号”等,显著提升了我国油菜产量和品质水平。
       二、园艺作物新品种选育
       率先在国内开展主要蔬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解析了主要蔬菜品质和抗病性状的遗传规律;首次发现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源并建立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创制出一批用于雄性不育系转育的优异甘蓝骨干自交系,培育出“中甘21”等6个突破性甘蓝新品种并大规模推广应用。创新了主要蔬菜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技术,创制了一批蔬菜育种新材料,育成了中椒系列辣椒、中白系列大白菜、中农系列黄瓜等一代杂种200多个,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升了蔬菜育种水平、抵御国外蔬菜品种冲击、保障了蔬菜周年供应、支撑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揭示了主要果树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实现了果树育种亲本选择的精准化。开展了果树抗性机理研究,筛选了一批抗性材料;完成了部分品种基因组测序,挖掘了一些功能基因。培育的梨、桃、柑橘等品种分别占目前各树种栽培面积的15%、20%和35%。西瓜品种“郑州3号”“郑杂5号”“黑蜜2号”及“郑抗”系列等成为许多地区的主栽品种。建立了优质、广适桃新品种培育技术体系,利用发掘的优异种质,培育“中油桃4号”等油桃、普通桃、观赏桃系列新品种19个,推动了我国桃品种的更新换代。相关技术成果对保障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和水果的周年稳定供应、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主要畜禽新品种与健康养殖
       针对我国地方品种生产效率低、主要畜禽种源依赖进口等问题,开展了畜禽选育技术研究和良种培育。利用地方黄牛、牦牛、黄羽肉鸡等品种资源为素材,引进国外高产品种,应用杂交、横交、闭锁群家系选育和配套系制种,结合现代分子标记辅助选种、基因组选择等技术,大幅提高生长、产肉、饲料利用效率和高寒适应性,培育出中国西门塔尔牛、大通牦牛、高山美利奴羊、京星黄羽肉鸡、邵伯鸡、Z型北京鸭等畜禽新品种(配套系)10个,多个品种入选农业主导品种。创建了提高乳脂率、乳蛋白率、生鲜乳共轭亚油酸、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含量的奶牛营养调控技术,通过评定猪、鸡、奶牛、鸭饲料营养价值,制定了国家和行业饲养标准,有力支撑了我国现代养殖业发展。通过酶基因等新型资源的高效挖掘、酶的催化、构效机制研究及进一步的分子改良,酶蛋白高效表达的机制及表达生产技术研究实现饲用酶的规模应用,使我国饲料用酶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
       四、经济作物机械化收获与加工增值
       创制出1种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和3种分段收获机,并在多家企业转化产品,成为我国花生收获机市场主体和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约30%,并出口印度、越南,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针对油菜籽、花生等油料作物,研制出了原理新颖独特、快速高效的菜籽脱皮机与皮仁分离系统和油茶籽脱壳分离装置,开发出了低温榨油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明了花生低温压榨制油与饼粕蛋白联产技术及装备。开发出了营养保健食用油专利技术和调节血脂效果极显著的功能产品,发明了功能性花生短肽制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开创了油料作物低温压榨、蛋白高值化利用和多层次增值的先河,为提升粮油营养品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