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工作动态

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研管理机制

  编者按:为了贯彻落实翟虎渠院长关于学习借鉴国际水稻研究所公共实验室管理经验的指示精神,受院、局领导派遣,我局陆建中与国际合作局刘雨坤同志于2008年9月6~12日对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了深度考察调研,重点考察了该所的科研管理体系、科研管理和科研平台管理机制等。现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供工作中参考。
  国际水稻研究所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下属的15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之一,经过近50年的建设和发展,拥有系统、完善的水稻科研体系及其先进的研究设施,在水稻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水稻与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科研成就,为第一次“绿色革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
  一、科研管理组织体系
  1、科研行政管理的最高权利机构——理事会。由来自11个国家的15位知名科学家和政府高级官员组成,主要负责研究和确定研究所资源分配、学科发展方向、政策和策略,协助寻求捐款等。
  2、科研管理高层——所长、副所长。所长是按照国际惯例全球招聘,最后由理事会批准任命,负责理事会政策和决议的执行,管理研究所一切事务,并代表研究所担任理事会理事。所长下设分管科研和后勤的副所长2名,由所长根据理事会的政策和决议,在全球范围内公开招聘。科研副所长负责落实相关事务,安排所内科研计划任务、经费预算,指定外来项目申请牵头人,对研究系主任、研究计划项目主任等中层领导进行评估。
  3、科研管理中层—研究系主任、研究计划项目主任。研究所下设3个研究系,属于行政管理体系,即植物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系、作物与环境科学系、社会科学系,研究系内由若干个学科实验室组成。研究系管理者称为系主任,由所长任命,主要负责配备和管理本系各实验室的人员配备、仪器设备、车辆安排等科研条件,开展对系内学科实验室高级科学家的考核评估等。同时,研究所设有7个研究计划管理部门(无实质性机构),属于研究计划管理体系,每个研究计划的管理者称为项目主任,由所长直接任命,一般都是公认的权威科学家。项目主任负责研究确定各年度不同研究目标并下达研究任务和研究经费,对相关学科实验室高级科学家考核评估等,并具体承担一定的研究任务。
  4、科研计划执行层——学科实验室(UNIT)。行政上隶属于各研究系,科研上隶属于各相关研究计划部门。目前三个研究系设置有30多个学科实验室,是各类科研计划和研究任务的具体执行组织。每个实验室人员一般有10至20余人不等,配备有高级科学家及其秘书、高级副科学家、副科学家、研究技术员、研究生及博士后等。
  为了统一归口管理相关国际性合作项目,国际水稻研究所在2001年还成立了项目计划与协调办公室,由研究所所长直接管理。该办公室是该所管理国际合作项目的核心部门,是对外开展项目合作的唯一窗口。主要职责:收集国际项目招标信息,并在内网发布;协调项目主任、财务办公室、法律办公室、知识产权办公室审核首席专家提交的项目建议书、研究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审查、督促项目执行人按时提交报告;负责项目来访人员接待,协调项目研究中的一些关系等。目前国际水稻研究所承担的国际项目主要来自盖茨基金会、欧盟、加拿大国际发展署等。
  二、科研计划与项目管理
  1、研究计划管理。国际水稻所制定的2007-2015年战略计划中,全所科研活动凝聚成7大研究计划,即:(1)提高雨养环境水稻生产力;(2)加强精作水稻的可持续性;(3)加强东非和南非的水稻研究;(4)水稻品质与人类健康;(5)水稻遗传多样性与发掘;(6)信息与交流;(7)水稻政策支持与效应评估。
  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各研究计划要求,由研究计划项目主任与学科实验室高级科学家等商讨、研究和设定各年度的研究目标(output),并将研究任务和研究经费使用额度分配下达到各学科实验室。
  2、项目管理。所有项目都由研究所统一管理。国际水稻研究所根据相关机构发布的项目指南,由分管所长指定专人申报,由项目计划与协调办公室负责组织申报。
项目管理实行首席科学家制。首席科学家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沟通,将研究任务分解到相关学科实验室,汇总提交项目研究报告等。学科实验室承担下达研究任务并提供研究报告。
  项目下达后,研究所按照项目批复的经费预算,安排和分配经费。研究所一次性提取21%的管理费,主要支付所内发生的水电费、职员工资、图书馆、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运转、用车,以及由理事会研究决定的大型开支等;其余79%经费主要用于项目执行的试验费、人员费、临时工工资、出版费、差旅费、会议费、试剂购置费等开支。
国际水稻研究所一般不开展项目评估,但在要求项目延期等某种特殊情况下,也组织项目的外部评估。
  3、科研评价与评估。国际水稻研究所一般每年第四季度对科研人员进行评估。评估前,每位研究人员根据不同级别要求,填报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年度工作计划、执行进展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果、队伍培训情况、参与的国际活动、经费使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培训,下年度工作计划等,评估结果分四级:优、良、合格、不合格。根据自我评估报告,实行严格的逐级考核管理制度,即按照所长、副所长、系主任/项目主任、实验室高级科学家、助理科学家、技术人员等由上而下逐级评估,评估结果与下一年的工资涨幅有关。
   三、实验室管理
  1、学科实验室。学科实验室分布在相关研究系,是相对独立的研究单元,共30余个。学科实验室实行高级科学家负责制。实验室科研运转经费通常为2-3万美元/人.年,每年维持费用大约25万美元,由研究所直接下达到各实验室,用于支付实验室人员的出差、试剂购置、临工工资、博士后、研究生费用以及田间试验等费用。
  2、公共实验室——基因测序与分子标记应用实验室(GAMMA)。该实验室行政上隶属于植物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系,但面向全所开放。实验室拥有PCR仪、基因测序仪、常规药品、试剂、冰柜等仪器、设备和设施。各实验室研究人员进入实验室,不需交纳任何费用,但需要提前到实验室主管进行登记,按照安排的时间,自己携带实验所需试剂、易耗材料等到实验室开展工作。该实验室只有两位管理人员:实验室主任和实验室主管。实验室主任兼任第五项目主任,主要精力在研究工作;实验室主管也只投入约20%精力来负责管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使用、与仪器设备厂商的沟通联系、组织开展测试技能培训等,其它时间投入到自己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为了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实验室的运转经费直接由所长安排,每年安排运转经费4万美元左右,支付日常开支,如试剂购置、仪器设备维护等。为适应新兴学科发展,或需要更新、补充和添置大型仪器设备时,由实验室主任组织研究,提出设备购置建议,直接报所长审批、购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