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中特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闫喜军、吴威、程世鹏、聂金珍、柴秀丽、丛丽、赵传芳、 王凤雪、邵西群、易立、 赵艳、刘秉玺、王晓锋、罗国良、张海玲 起 止 时 间:1998年6月-2006年6月 获 奖 情 况:2007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内 容 提 要: 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畜牧业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毛皮动物存栏数量水貂达2200万只,狐狸1500万只,貉1500万只,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市等11个省、市、自治区,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化规模。犬瘟热是危害毛皮动物养殖业最主要的传染病,水貂、狐狸、貉等毛皮动物犬瘟热发病死亡率在10%~30%,对毛皮动物养殖业威胁极大。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从犬瘟热流行病学、诊断、疫苗毒株驯化、疫苗研制、新兽药申报、规模化生产工艺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先后历经8年时间,完成了犬瘟热流行病学调查,建立了犬瘟热病毒快速检测方法;驯化出免疫原性良好的犬瘟热病毒CDV3毒株,研制了犬瘟热活疫苗,疫苗对水貂、狐保护率为100%,对貉保护率在90%以上;制定科学的犬瘟热疫苗免疫程序;申报了犬瘟热活疫苗制造及检验试行规程(草案)通过了国家审评,获得了二类新兽药注册证书;采用病毒同步接种代替传统的病毒吸附接种方法,对影响规模化生产关键环节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和筛选,建立了符合GMP要求规模化生产工艺,疫苗产出率在9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了5倍,实现了疫苗产业化生产,满足了市场的需要。从2004年以来该疫苗推广量逐年升高,目前推广面积达市场80%以上;2004~2006年犬瘟热疫苗直接经济收入1.36亿元人民币,新增利税900万元人民币,该技术的应用减少该行业经济损失达69亿元人民币,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研究在犬瘟热疫苗弱毒株的克隆及鸡胚成纤维细胞活疫苗规模化生产工艺方面属自主创新,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该项研究的推广应用对控制毛皮动物犬瘟热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地保障了毛皮动物产业发展。
|